合作咨询热线:

13657908097

南宫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13657908097

邮箱:admin@nangong28.com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袁河经济开发区

您当前位置: 南宫NG28 > 南宫新闻中心
南宫NG28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第一章第三节(连载)
发布时间:2023-12-12 17:31:51 浏览:[ ]次

  南宫NG28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第一章第三节(连载)40年来,建筑行业的几代建设者紧紧地依靠改革开放,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推动了行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建筑业历经了无数坎坷与挫折,基本建立起了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经过了长期的学习、引进和创新,掌握了当代最新的建筑科技与施工技术;经过了艰难的改革与调整,逐步形成了合理先进的施工管理体制;经历了痛苦的市场分离,正在生成新的产业工人队伍。建筑业对社会经

  建筑业在新时代的转型升级,重点是要探索新的施工管理组织形式,高效配置资源,实行集约经营。一是施工管理组织要向设计、施工一体化和投资、施工一体化的高层次方向发展。二是要推动企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精细化,调整好项目管理与企业法人管理的关系。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探索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建筑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对建筑业的市场体制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大部分中央企业和部分地方企业看准市场发展前景,坚定地走向工程总承包或投资、施工一体化运营商,部分中小企业开始转向专业承包公司,劳务企业也开始分化和重组,建筑市场主体逐步走向成熟。

  (1)体制和政策的不完善与不配套阻碍着技术进步的速度。例如由于历史的原因,设计与施工管理长期分割,造成EPC推广步履艰难;由于市场和政策的不完善,建筑产品的工厂化、装配化和预期还有较大的距离。只有下决心调整生产关系,才能更快地释放出新的生产力。

  (2)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低影响着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的技术引进和创新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工人队伍去掌握,但是目前新一代的建筑产业工都从农民蜕变而来,使他们融入企业文化,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具备工匠精神,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2018年对120多万农民工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农民工年龄集中在41~56岁之间,男女比例约为9:1,30岁左右的农民工群体数量严重不足。

  2019年对250万农民工数据进行了再次统计分析,年龄集中度依然在41~56岁之间,男女比例没有明显变化,一年的跨度,一倍以上的样本量增加,整体走势没有明显的变化。

  反映到实际用工体系中,当下农民工工资涨幅较大,出现活难干没人干、伙食不好没人干、现场环境不好没人干等各种现象。同时,高技术工人难找,能够掌握新工艺工法技术的工人更难找。工人找活更多还是依靠熟人关系模式,用工体系中的信任机制严重缺乏。

  反映到企业层面,本企业有多少合作工人在项目上工作不清楚,和企业合作的工人主要来自于哪些地区不清楚,每年春节以后工人的返场率如何不清楚,高素质工人情况不掌握。作业效率、作业质量、人员素质、安全意识和劳务成本等更深层面的数据更难掌握。

  在生产建造阶段,一定时期内仍将是劳动密集型作业模式。企业能够聚集更多的高素质工人,对项目成功的保障将会更高,产品交付效率、质量也会更好。很多企业现在连在场工人的人数都不能清晰掌握,离将其转换为竞争力还有很大距。

  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在房屋的生产建造过程中,整体环境复杂,危险系数较高,部分工种属于高危作业工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整体安全形势在大幅下降,但从统计表上的2015年至2018年这4年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却是逐年增加的趋势,安全形势发展不容乐观。

  这几年,国家持续加大对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安全执法力度,企业也随之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南宫NG28。现在安全生产已经上升到一票否决的高度,在监管力度强化的形势下,现场安全人员的配置在逐渐提升,工人安全教育力度也在加大,各种安全措施在不断完善,直观感觉整体的安全形势应该是趋好态势,但是数据统计却是不同的结果。

  企业设计了几十上百种表格,每年要进行定期安全大检查,依然无法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难道安全管理只能靠运气吗?我们来看看企业对此的探索。

  河南某企业在对推行两年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项目安全隐患出现频率排名和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排名完全重叠。一个项目上出现某一类安全隐患数量较多的时候,尽管对发现的隐患进行了及时整改,这个项目这一类隐患发生事故的几率仍然很高。

  安全费用投入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什么关系?分包队伍的安全素质评价如何才能客观有效?安全教育执行效果如何评判等一系列问题也许只能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答案,企业对项目安全治理需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

  某房地产企业发布招标公告,报名者甚多,领取招标文件以后,在截止投标日期到达前,数家施工总包企业放弃投标,原因是其核算后发现无法在甲方控标价范围内实现盈利,就是出现了企业算账都算不赢的现象。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和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成本管控模式不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企业的高速发展,成本控制体系逐渐完善。以合约控成本,不断通过竞争机制压缩成本,标准化程度高于施工总承包企业。而施工总承包企业大多是事后成本核算,不同供应商、不同的资金使用模式、不同的劳务分包企业等对施工总包企业的成本核算影响较大。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很难掌握准确的成本数据,历史成本数据只是一个参考依据,决策价值较小。通过成本分析找到企业改进提升的关键点,找到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地优化生产组织,高效利用资源,观念很多仍然还停在各种交流会议上说说而已,实际项目上,都以各种缘由继续进行粗放式管理。

  项目的进度管理粗放,行业中一直通行的顺口溜:进度是主线、安全是红线、成本是上线、质量是底线。以进度为主,合理配资资源,形成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这是在项目启动前非常重要的组织活动,现阶段的重视程度却不足。过程中,进度的变化对各类资源的影响评估依靠经验较多,某一个作业内容的延误是否影响关键路径,是否需要发起生产突击来抢回工期,决策依据不清晰,主要通过现场的生产例会进行沟通,大量信息的交互效率低下。所有工程人员都能认同进度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操作中却以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么一句话带走了。

  建筑大国,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中国作为全球建筑业大国,每年的建筑规模、建造能力都为世界所惊叹。9小时完工的火车站,港珠澳大桥、北京新机场、高速铁路,高效运转的大型火车站、大型桥梁工程等不断被提及,成为各国网民羡慕的对象,也成为各个国家人们吐槽自己国家建筑情况的参照。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一定是有一群能战斗的建筑人在持续努力地奋斗,其中肯定有佼佼者。但是,到今天国人都还没有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人管理工程建设的标准信息化系统,各类数据的采集严重不足,项目结束以后数据的生命也同步结束,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更无法支撑数据的高价值应用。

  以上这些现阶段建筑业存在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有大有小,但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建筑业的现状——信息技术应用和数据应用匮乏,亟需数字化转型。近现代工业领域的发展极其快速,取得巨大突破,流水线、工序可以管理到分秒级别。在其进步的背后,信息化技术和数据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但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建筑方式,数字建筑转型才刚刚开始。相比较国外建筑的发展,国内数字建筑应用极度匮乏。国内建筑业在转型的同时还必须依靠国外的技术,急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与技术来带动传统建筑向数字建筑的转型。

  建筑业融合应用“互联网+”,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与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有效结合,可为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商务、技术、生产三条线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数据,使工程建设各方充分共享各建设阶段的资源,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部件制造与现场施工脱节的问题,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消耗,改善劳动条件,控制工程成本,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互联网+”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目前,在国家政策鼓励和行业推动下,BIM技术在国内建筑业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建筑工业化也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人力资源储备丰富,在国内电商、物流、医疗等多个行业得到了较好应用,甚至对部分行业已经产生了颠覆性变革,为建筑业实现“互联网 +”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但从行业整体看,建筑施工行业的互联网应用刚刚起步,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显示,整个建筑行业的互联网应用从典型案例角度来说应用得比较好,但是从整体行业应用角度来看,建筑业的互联网应用则刚刚起步。目前,整个建筑行业包括行业监管与服务单位、施工企业,主要的互联网应用大都集中在传统的互联网应用方面,如实时通信、移动办公、在线审批等。从生产环节看,建筑行业的互联网应用还比较薄弱,虽然腾讯北京总部大楼项目、天津117大厦项目等国内比较典型的高精尖项目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但从整体来看,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的互联网应用还很少。

  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年来政府相关行政管理机构对建筑业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重视力度持续加强。

  2011年住建部发布《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第一次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内容;

  2014年《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在设计、施工和运维中的全过程应用,探索开展白图代替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中特别指出,2020年末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新立项项目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90%;

  2016年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

  进入2017年,国家和地方加大BIM政策与标准落地,《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7》将BIM列为信息技术之首。

  国务院于2017年2月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到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7年3月发布《“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于5月发布《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提到采用BIM技术或者装配式技术的,招标文件中应当有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对承诺采用BIM技术或装配式技术的投标人应当适当设置加分条件;《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从深化设计、施工模拟、预制加工、进度管理、预算与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方面,提出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

  交通运输部于2017年2月发布《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到到2020年在基础设施智能化方面,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检测维护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应用;3月发布《关于推进公路水运工程应用BIM技术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函提到推动BIM在公路水运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

  2018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对应的落地政策,BIM类政策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地域和行业扩散、应用方向明确、应用支撑体系健全的发展特点。政策发布主体从部分发达省份向中西部省份延展,目前全国已经有接近80%省市自治区发布了省级BIM专项政策;大多数地方政策制定了明确的应用范围、应用内容等,有助于更好地约束BIM应用方向,评价BIM应用效果;同时更多的地区明确了BIM应用的相关标准及收费政策,有效地支撑了整体市场的活跃。

  2019年,关于支持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发布更加频繁,上半年共发布相关文件6次。2月15日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要点指出推进BIM技术集成应用,支持推动BIM自主知识产权底层平台软件的研发,组织开展BIM工程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进一步推进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3月7日住建部发布《2019年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培训计划》,将BIM技术列入面向从领导干部到设计院、施工单位人员、监理等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3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体系;大力开发和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为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提供保障。3月2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行业标准《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指出装配式内装修工程宜依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专业协同,保证工程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质量可追溯性。4月1日,人社部正式发布BIM新职业,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4月8日、9日住建部发布关于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的公告,进一步深化和明晰BIM交付体系、方法和要求,为BIM产品成为合法交付物提供了标准依据。

  行业在推行BIM技术初期,重点在概念和标准政策体系的建立,2014年后逐步深入到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的全过程应用层面,硬性要求应用比率以及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同时开始上升到管理层面,开发集成、协同工作系统及云平台,提出BIM的深层次应用价值,如与绿建、装配式及物联网的结合南宫NG28,“BIM+”时代到来,使BIM技术深入到建筑业的各个方面。

  从行业价值链角度看,“互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招标采购环节,在设计、施工、运维环节以及全产业链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招标采购环节,业内企业应用“互联网+”构建平台化商业模式,改变传统的招标采购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对提升招采效率、降低招采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有平台也存在开放度低、共享性差的问题。“互联网+招标采购”平台主要包括具有行业资源或渠道垄断资源的平台、市场化运作的传统招采平台以及大型集团企业的自建招采平台三类。其中,具有行业资源或渠道垄断资源的平台,以中国招投标网、地方政府招投标网为代表,这类平台主要服务于政府或国有投资项目招采,服务对象和内容较为单一、区域分割特征明显;市场化运作的传统招采平台,以中国建材网、盛丰建材网、找钢网等为代表,这类平台主要服务于建材和设备采购,经营品类范围有一定局限,业务模式也较为单一;大型集团公司自建招采平台,以中建总公司的云筑网、中国中铁的鲁班网、万科的采筑网等为代表,这类平台主要服务于企业自身内部的集中采购,开放度不高。

  近两年,建筑业的“互联网+”转型探索逐步渗透到产业链其他环节,甚至整个产业链出现了一批基于数字化、共享化的工程行业互联网平台。2017年5月,华建集团发布的虚拟设计院平台产品“云华建”,是全国首家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数字化协同平台南宫NG28,通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虚拟、共享、自由”的互联网+设计新模式。2017年底,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推出的“大A工程网”,作为全国首家工程服务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工程行业产业链融合,集咨询方、设计方、建设方、采购方、施工方、监理方、融资方、运维方等平台用户为一体,意在构建一个“1+N”工程全产业链协同服务生态圈。此外,业内部分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如广联达提出数字建造平台、用友网络推出了建筑产业互联网采购+金融服务平台“筑云采”,也为建筑业的“互联网+”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该类平台目前尚处于概念研究、市场导入初期阶段,相关技术和业务模式尚未成熟,资源积累有限,市场效应还未形成,且多聚焦于产业链某个或某几个环节,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下各环节之间的割裂脱节状态。

  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产业要摆脱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发展窘境,唯有积极拥抱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手段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业务对象是工程项目,核心主体是企业。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驱动、数字建筑平台赋能,建筑产业的行业监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咨询企业和供应商等,都将面临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或升级。

扫码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13657908097

邮箱:admin@nangong28.com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袁河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