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86-023-89666600
您当前的位置: 九游会·J9-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NEWS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保险业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发布时间: 2025-02-27 次浏览

  保险业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五金2025年全国即将拉开帷幕,《金融时报》记者盘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保险关键词,对保险“任务清单”的完成情况进行梳理。

  过去一年,从广袤的农村田野到繁华都市的养老社区,从失能群体的护理保障到外贸企业的海外征程,保险业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在农业保险、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重要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笔触,交出一份服务民生保障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答卷。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风险管理手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47亿元,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攀升至1521亿元,同比增长6%,为1.47亿户次农户提供了超5万亿元的风险保障。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农户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时的底气来源。

  自2024年1月1日起,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在全国全面实施。同时,财政部协同有关部门有序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范围,助力提升大豆自给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南省的小麦主产区在2024年春季遭遇了罕见的倒春寒天气,不少小麦田受灾严重。当地农户普遍投保了小麦种植保险,在受灾后,保险公司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勘查定损,很快就将理赔款发放到农户手中。有了农业保险兜底,遇到自然灾害,农民基本收入能得到保障,这坚定了其种粮信心,从而保障粮食产量。

  在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领域,中央财政通过实施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奖补政策,推动其增量提质。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68亿元,支持藏鸡、宁夏枸杞、陕西苹果、广东荔枝、贵州茶叶、湖北小龙虾等超500种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助力构建大食物观下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各地保险机构与政府紧密协作,聚焦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开发“政策性+商业性”风险互补的保险产品,丰富了当地农业保险品类。

  与此同时,为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与服务质量,保险机构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建立农业保险预赔付机制,在2024年多起灾害事件发生后启动预赔快赔,帮助农户和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2024年,我国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实现了“三量”齐升,这背后离不开出口信用保险对稳定外贸增长发挥的关键作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其中就包括“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而这已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10年明确提及“出口信用保险”有关内容。

  此外,从商务部与中国信保第四次联合发文,到出口信用保险被列为《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首条政策措施,2024年全年出口信用保险被纳入数十项政策文件,覆盖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领域。

  “国际经验和中国信保的实践都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具有政府投入小、撬动作用大、政策效应明显等独特优势,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表示。

  作为我国唯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在2024年承保金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支付赔款超25.8亿美元,增长11.7%;服务客户超22.7万家,增长12.4%。这些数据反映出,信用保险有效保障了外贸企业出口风险、促进了资金融通,助力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0.3%。在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方面,2024年中国信保支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和投资2815.7亿美元;支持对拉美、东盟和非洲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5.6%、17.4%和35.9%。

  中小微企业是外贸的主力军,但同时其抗风险能力弱,易受到外贸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据中国信保国别风险研究中心主任楼狄飞介绍,为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2024年中国信保开展“普惠服务扩面”“金融助企提质”“新质生产力增效”三大专项行动,出台10条专属惠企举措,全年支持小微企业19.8万家,同比增长16.2%;支持小微企业出口1808.4亿美元,同比增长8.6%。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包括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各类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回顾过去一年,我国养老金体系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不断丰富。

  政策层面,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在2024年得到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持。202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满足民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10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健的财富积累和持续稳定的养老金收入。

  在“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养老金是重要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丰富社会大众的养老选择。2024年,在36地试点满两年后,人社部等五部门于12月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在全国铺开。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也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同步拓展至全国。

  从助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的成效来看,目前,保险业已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覆盖近1亿人,体量已接近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凸显其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此外,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有960款,其中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已达177款,涉及24家保险公司,涵盖了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养老年金保险、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四大类。保险公司发挥了长期稳健投资、养老风险管理等优势,不断扩大商业保险年金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需求。

  失能人员照护问题一直是社会“痛点”。据统计,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有4500万人,这一数字背后是千万家庭面临的照护困境。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之后的“第六险”,是为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或资金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梳理近年《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长护险是连续多年出现的“老面孔”。从2021年至2023年的“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到2024年的“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去掉“试点”二字,意味着在全国建立统一长护险制度的目标更进一步。

  以“小保费”撬动“大保障”,随着长护险制度日趋完善,“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也逐步得到改变。从长护险保障范围来看,全国各试点城市不断完善基金筹措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失能群众能够及时兑现待遇、享受服务。如在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成都,长护险已经实现了全民覆盖,保障范围已由重度失能人员扩展至中度失能人员。

  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印发《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从机构确定、运行到监督管理的全流程标准,使长护险在失能等级评估这一关键环节有了统一遵循,有助于提高长护险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长护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多地采访中了解到,保险机构在长护险经办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建立了严格的审核制度和监督机制,有效防范了道德风险和欺诈行为,保障了长护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同时,保险业积极借助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政策推动商业长护险发展。

  自2016年以来,我国在49个试点城市率先引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不仅改善了失能人员的生存质量,更减轻了家庭负担。

 
友情链接
九游会·J9-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86-023-89666600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12-2024 九游会·J9-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粤ICP备4893151555号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